泡泡球游戏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563|回复: 1

顺治帝出家之迷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9-11-2 11:15:4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苏瑞芳 于 2019-11-10 17:51 编辑

少年亲政 治国有方
1650年,多尔衮离世,14岁的顺治帝亲政,至24岁十年亲政期间,他曾多次垂询大臣:“天下何以治?何以乱?”“军威虽盛,而德政不足以合天心、顺民望,亦不可也”,表达了顺治仁心治天下的思考与愿望。
顺治帝一改多尔衮穷兵极武的攻略,以安定抚民为本,打击贪官,垦荒减赋,德政天下。同时改革中央机构,完善了国家行政机构,削弱了宗亲势力,倾心汉化,启用汉人,招安郑成功,在对待西南少数民族上,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,止税免徭赋。
顺治十年(1659),清军占领云南,完成了统一大业。顺治在位十八年,惩贪除霸、查吏安民;消除南明、平定五省;尊儒举汉、满汉并举等一系列措施不仅稳固了清初统治,同时也为康乾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
清 佚名《清世祖顺治皇帝朝服像》。(公有领域)
建孚斋 研读儒家经卷
大清皇室对小皇子的教育采用日讲制,专设日讲官,顺治自小就接受《大学》、《论语》等四书及《帝鉴图说》、《贞观政要》等帝王成长书目的教学。但因多尔衮摄政,学习多有疏漏。
儒家的重德敬天、仁义忠信、律己宽忍的理念深深影响了顺治。顺治亲政后,更是博览经史子集,以补幼时遗憾,每天五更起读书,白天阅读奏章,抽空就背诵经典,有时深夜挑灯学习,学得都呕血。
亲政十年间,顺治开科取士四次,共取进士1500名,大兴儒家科考人才选拔制度。顺治还提高汉官职权,增加汉人大学士的人数,听取汉官的经国方略。顺治常在太和殿与大学士们论经辩道,表明他“以尧舜自期,动合古道”的抱负。
顺治对儒家汉文化的倾心一度达到了入迷的程度。晚清吴振棫着《养吉斋余录》提及:“世祖笃好儒术,手不释卷,建孚斋于宫中,为读书游息之地。”
孚斋里有些什么呢?且看它的陈设:数十个书架,满载经史子集、传奇时艺、稗官小说等,书斋中间有一个长长的桌几,上面摆着古董瓷器、印章画册,桌几肚下茉莉、建兰百十盘花散发出阵阵幽香。
这种陈设是典型的汉家文人名士的雅室书斋布局,顺治在这里做些什么呢?明末清初的彭孙贻在其《客舍偶闻》里记载顺治帝曾在这里穿着草鞋、薄衫,俨然一副南方名士的打扮,接见科考擢取成功的进士,皇上赐席,招呼他们席地而坐,君臣就时政得失、民生民情、时下流行等话题从容对谈,彼此如朋友般谈古论今,不亦乐乎。
顺治皇帝对儒学文化的推崇概不只是出于个人修养,与他期待用儒家文化治理天下的愿景多有关联。顺治十年正月,他在太和殿与众臣论道时说,“至洪武之所定条例章程,规划周详,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。”
明太祖朱元璋将蒙人夺走的江山收回到了汉人手里,大清满族又从明朝那里夺走了汉人江山,入关的满清第一位皇上却褒扬赶跑外夷的洪武大帝,不能不说这位少年皇帝对中华传统的文化情有独钟,也有其不拘一格的风流慧眼。顺治十二年,世祖曾下旨谕示:“朕将兴文教,崇儒术,以开太平。”
   
顺治常在太和殿与大学士们论经辩道,表明他“以尧舜自期,动合古道”的抱负。图为北京故宫太和殿。(Getty Images)  
  原文载自:https://github.com/pnejs292/djy/ ... 10/7/n11574429.md#1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 楼主| 发表于 2020-12-1 10:26:58 | 显示全部楼层
谢谢朋友们的分享!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泡泡球游戏网 ( 京ICP备09002077号 )|

GMT+8, 2025-4-19 05:44 , Processed in 0.050101 second(s), 17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